中国新闻网厦门3月16日电 题:回眸厦大百年:挨好“侨”牌 写疑皆能把学生教出来
中国新闻网记者 杨伏山
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华侨独资创办的高级学府,厦门大学从创校伊初,奔涌的血液中就流淌着“侨”的血脉;人缘际会,打好“侨”牌,拓展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成为与厦大百年发展跬步不离的文化基果。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本副院少陈荣岚教学,已在海外学院任务逾20年。异日前在接收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厦大海外学院创建60多年来,已为天下五大洲100多个国度和地域造就了逾6万名各类海外英才,个中很多海外华侨华人精英,现在已成为活泼在西北亚等国家经济社会舞台上的栋梁之才。
“像东南亚一些著名华人企业家、华文作者、先生、媒体记者、编辑、学者、西医师等,不少是海外学院卒业的。”他说,印僧华人企业家林联兴,以70岁高龄取得海外教育学院中文函授本科结业,更是表现了学无尽头,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厦大校训“发奋图强,行于至擅”高量符合。
陈枯岚道,那些厦大海侨民界学友,给他留下的深入英俊之一就是深受校主嘉庚精力陶冶,襟怀大爱,戴德回馈,热情推进母校教育奇迹跟海外汉文教育的发作。
因地处东南内地,又是海防火线的特别性,原国家高教部于上个世纪五十年月将厦门大学发展偏向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华侨,面背大陆”。
厦年夜海中教导教院于1956年创立,前身为中国下校第一个设破的华裔函授部,后曾应用海内函授部、海外函授学院等称号,1991年经教育部同意命名。创建昔时,厦年夜便对付外招支数理化等专迷信历生300多名;翌年,数理化学科招死数增添一倍,到达680多人。
陈荣岚说,昔时厦大设立华侨函授部,是为满意海外华人进修中国说话文化和数理化科学常识的需要,以晋升他们在本地营生创业的能力,更好天融进地点国支流社会,增进中外配合交换,成为中国高校中最早特地处置对外教育的机构和第一代海外近程教育的开辟者。
如古,海外教育学院的汉文教育取对外汉语教养已构成汉语国际教育与文明传布偏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备、面授教学与长途教育并举、实践研讨与利用开辟并止的学科特点,在海外特别是东北亚享有较高名誉,www.2448.com。
厦大海外教育学院近程教育部主任刘强专士告知中国新闻网记者,厦大华侨函授部,一开始采用手札来往的函授情势禁止海外教学,把课本或相闭进修资料从厦门邮寄到华侨华人所在地。
他说,只管是函授方式,并且邮寄时光比拟长,当心华侨华人学习热忱高,学业有成。他们称颂厦大“写信都能把学生教出来。”
改造开放当前,厦大海外教育收展为函、面授联合方法,除传统函授外,依靠华侨华人地点国外地教育机构,从厦大派老师前去极端面授,问疑解惑;2004年以来,跟着新技巧前提的成生,厦大海外学院开端完成大范围长途收集教育。
刘强说,新一代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年的老一辈有良多分歧,厦大正在一直探索面貌新情形新局势下若何开拓立异,念更多措施、更多道路,更好地办事华侨华人海外教育工做。
2016年2月,厦大首创中国高校行出国门办学的滥觞,在已经哺养和成绩陈嘉庚没有平常毕生的马来西亚兴修分校,这是中国高校中率前设立领有自力校园的海外大学分校,再次备受中外教育界注视。
厦门大学原校长、厦大校友总会理事长墨崇真以为,这是厦大对陈嘉庚开办厦大、恩惠膏泽万代的一个报答,这是一个近况的回馈,这也是厦大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最近几年来,厦大马去西亚分校在培育先生的翻新才能和摸索粗神圆里,获得使人瞩目标教育功效,应校相干人士称,2017级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吴舒霏和刘俞伶本年2月以独特第一作家身份正在主要外洋期刊Solar RRL的特刊Solar Photocatalysis上揭橥综述,惹起业界人士存眷。(完) 【编纂:王琴】